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fā)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內蒙古額濟納5月10日電 題:北京老王“邂逅”內蒙古額濟納 8年植綠31萬畝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站在大漠望北京,茫茫的祁連山喲,送來黑河水長清,荒涼的戈壁灘啊,千萬萬棵樹苗排成一行行……”一首《大漠情》不僅抒發(fā)了王建剛的思鄉(xiāng)之情,也見證了他堅守荒漠戈壁8年,累計投資上億元,實現(xiàn)造林植綠31萬畝的奇跡。
圖為王建剛走在育林基地?!“透?攝中等身材、皮膚黝黑、行為低調……初見王建剛,很難想象這個符合草原漢子所有特征的中年男子,竟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額濟納旗一度被認定為沙塵暴的起源地,靠苗木種植致富的王建剛決定去看一看,而額濟納旗留給他的印象是地廣人稀、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風沙肆虐、干旱少雨。
額濟納旗位于內蒙古最西端,面積11.46萬平方公里,僅有3萬余人。早期的額濟納是水美草肥、胡楊成林的綠洲,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的破壞,這里的生態(tài)逐漸惡化。
圖為王建剛在滴管坑種梭梭苗?!“透?攝“到環(huán)境最惡劣的地方植樹才最有意義?!?015年8月,已過天命之年的王建剛放棄了北京安逸的生活,來到1500公里之外的額濟納旗,扎根在這片漫無邊際的荒漠戈壁上,開始了他的戈壁綠洲夢。
當年,王建剛投入1300余萬元,承包了額濟納旗東風鎮(zhèn)52000余畝戈壁荒灘,開始種植耐干旱、耐鹽堿的鄉(xiāng)土樹種--梭梭。“每一棵2米高的成年梭梭,能固沙10平方米?!蓖踅▌傉f。
那段時間,王建剛白天頂著高溫挖坑種樹,晚上由于風沙大,不能搭帳篷,只能住在臨時挖的地窩子里。
“地窩子可以抵御風沙,冬暖夏涼,但通風較差?!蓖踅▌傉f,盡管環(huán)境艱苦,但他從未想過退縮,尤其聽到被人稱為騙子時,更是激發(fā)他了斗志。
圖為梭梭林在戈壁灘筑起綠色屏障?!“界?攝為了延長種樹時間和提高成活率,他發(fā)明了“平茬法”;為了節(jié)約水資源,他給戈壁灘鋪上了地灌。從整苗造林到平茬造林,從開溝造林到打坑造林,王建剛一次次總結經驗,探索出一條符合戈壁灘種植梭梭樹成林和發(fā)展當?shù)厣钞a業(yè)的新路子。
王建剛還利用額濟納旗日照強、時間長的優(yōu)勢,采用光伏發(fā)電滴灌技術,在戈壁灘種植和養(yǎng)護梭梭樹。
圖為梭梭林地利用光伏發(fā)電板發(fā)電。 敖琪 攝“不但節(jié)能節(jié)水,還改變了過去用柴油機抽水,水車拉水澆灌的模式,解決了水量不足、設備容易損壞等高成本問題?!蓖踅▌傉f。
一個個挖坑、一棵棵栽苗、一坑坑澆灌……8年間,王建剛硬是在額濟納大地上演繹了一段“矢志造林八余載,誓為荒灘披綠裝”的勵志故事,曾經的不毛之地,逐漸披上了綠色,充滿了生機。
為實現(xiàn)梭梭樹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王建剛把5萬畝梭梭林全部嫁接了肉叢蓉,梭梭林搖身一變成了肉蓯蓉種植基地。
“目前,已累計采集肉蓯蓉種子700余公斤,產值達1400余萬元,不但節(jié)約了大量資金,而且保留了額濟納肉蓯蓉的優(yōu)良品質。”王建剛說。
圖為梭梭林下種植的肉蓯蓉開花。 敖琪 攝2021年,王建剛經營的中藥材種植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入選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在王建剛看來,一輩子能在這茫茫的戈壁上,造出一片綠洲,是特別有意義的事。“雖然付出了精力和金錢,但我也收獲了很多。在沙漠戈壁中造這一片林,享受這種福祉不僅是我,這是永恒的財富?!蓖踅▌傉f。
“我想在有生之年,在戈壁沙漠造百萬畝梭梭林,這樣我這一輩子就活值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王建剛在荒漠戈壁上繪畫的綠色故事還在繼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