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哥打基納巴盧7月3日電 題:“遲到”的沙巴龍舟賽:文化傳承不缺席
作者 陳悅 張瑋琦
7月2日至3日在沙巴哥打基納巴盧里士卡灣舉行的第七屆沙巴華堂國際龍舟賽是一場因疫情“遲到”了兩年的賽事。
據(jù)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總會長吳添泉介紹,沙巴龍舟賽從2014年首度舉辦起,就成為當?shù)馗髯逡崦癖姾透鲊鴧①愓摺皹O為期盼”的賽事,每年都吸引上百支隊伍,逾千名選手參賽。
時隔兩年復(fù)辦的本屆賽事吸引了133支來自馬來西亞各地和菲律賓、文萊等國家的隊伍參賽。很多選手在賽前一天就來到里士卡灣露營備戰(zhàn)。賽事當天,選手們更是頂著炎炎烈日,早早在沙灘上舞動劃槳熱身,參賽熱情頗高。
記者注意到,參賽者不僅僅有華裔民眾,還有馬來西亞各族裔和世界其它國家選手。來自澳大利亞的Drew就是檳城華堂隊的成員。他告訴記者,龍舟賽事對其有很大吸引力,讓他從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
龍舟運動的精神價值也獲得沙巴各界肯定。沙巴州首席部長哈芝芝出席3日舉行的總決賽,他在向賽事的獻詞中表示,龍舟賽事考驗參賽者的力量和耐力,也增進他們的友情。龍舟文化不僅深深植根于華人文化中,也促進沙巴不同族裔“親如一家”。
吳添泉說,在馬來西亞步入后疫情時代之際恢復(fù)舉辦龍舟賽,是希望借此發(fā)揚中華文化中的龍舟文化精神。他說,龍舟賽中“無分種族宗教你我,同心、同步、同旋律”,正是后疫情時代所需要的“積極思維和正能量”。他希望,能借助龍舟賽的舉辦,將中華文化精神進一步向全人類推廣,“這也是每一位華人子弟的使命”。
本次龍舟賽籌委會主席黃小娟介紹說,由于此前“疫情形勢尚未明朗”,本屆龍舟賽事未能趕上端午佳節(jié)。但本次龍舟賽事依然充分展示華人端午文化,洋溢濃郁的端午文化氣氛。在龍舟賽現(xiàn)場,專門舉辦“粽情粽意”活動,祖籍地各不相同的鄉(xiāng)團紛紛開設(shè)攤位,展示中國各地不同風情的端午裝飾和端午粽子。來自興安會館的林女士正在專心制作“午時水”“午時蛋”。她告訴記者,端午時節(jié),當?shù)孛癖娨谡鐣r分,用多種草藥來煮蛋,再用絲線將煮好的蛋纏掛在樹上,既是表達祈福祝愿,也可以用草藥水祛病強身。
林女士說,這些習俗是從自己爺爺、奶奶承繼的,希望年輕一代也能傳承下去。
記者看到,在龍舟賽現(xiàn)場,還有各個族裔的幼兒園小朋友,展示自己動手制作的“小龍舟”,并且還用紙板制作的小槳在旱地上“劃起了”龍舟。小朋友們說,這讓他們感受到“龍舟運動很有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