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鬲瑞悅)“我跟被告公司根本沒法溝通,我就是要跟他們打官司出這一口氣!”
近日,商州區(qū)人民法院速裁庭接到一起裝修合同糾紛的訴狀。原告楊某與被告裝修公司簽訂委托設計協(xié)議,約定由被告公司為楊某新房制作設計方案直至原告認可為止。楊某支付1萬元定金后,裝修公司對房屋進行測量、設計,但由于設計方案始終未能令楊某滿意,楊某遂要求裝修公司退還定金解除合同,雙方也因此而產生糾紛,楊某便想通過訴訟來“出這一口氣”。
“本案標的額小,爭議不大,訴前調解才是‘最優(yōu)解’,既能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也能把矛盾實質性化解,捋順當事人這一口氣,防止一案衍生多案。”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案件承辦法官周怡說。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辦案團隊積極運用“法院+調解平臺”雙重模式調解案件,一方面做好釋法明理,為案件調解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利用在線訴調對接平臺及時通過短信告知雙方當事人進展。最終,原被告達成和解,被告方當即履行了支付義務。
今年以來,商州法院堅持把訴源治理理念貫穿于矛盾糾紛化解的始終,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方式化解糾紛,激發(fā)訴源治理新效能,避免了案件在內部流轉過程中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切實讓訴訟回歸到解決糾紛最后一道防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