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后,走進洛南縣高耀鎮(zhèn)楊河村,映入你眼簾是那氣宇軒昂的石牌坊,亭亭玉立的盞盞路燈和漢白玉欄桿石拱橋,還有那點綴在蒼翠之中的一座座漂亮小洋房……這些,都在向你訴說著這里的幸福和安祥。短短幾年時間,楊河村面貌大變,村民們都說,這多虧了他們的女強人——村支部書記劉變絨。
2011年11月,40歲出頭的劉變絨,當選為楊河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群眾希望改善村上基礎設施面貌的強烈要求,她寢食不安。楊河村經(jīng)濟基礎相對薄弱,建設資金從哪里來?劉變絨從信用社貸款8萬元用作項目啟動資金,又和老支書楊澤瑞多方奔走,爭取建設資金。 “那天她凍得已經(jīng)不會說話了,我讓她借著信用社的暖氣暖和一下,我給她說,咱先把飯一吃,暖和一下,再去找領導要錢。”楊澤瑞現(xiàn)在還清楚得記得2012年11月劉變絨到市上跑項目、爭資金所承受的困難。
“當時我在河那邊給人打現(xiàn)澆哩,見劉支書悶悶不樂,我就問她,開始她還不給我說,后來我問緊了,她給我說,你想得下10萬塊錢的辦法。我仔細想了想,說沒有問題。”村民李長峰現(xiàn)在還記得建筑工隊催款時劉變絨當時承受的煎熬。采訪中,劉變絨告訴記者,李長峰當初說這話時,她壓根就不相信,也把它也沒當一回事??僧?0萬元錢放到她面前時,劉變絨才相信,大伙是在真心幫她。“這10萬塊錢,5塊的、10塊的多太太,我還害怕不夠,把褥子一摟,在光席上數(shù),確實一分不差。群眾能在2個小時之內(nèi)籌集工程款,我不知道用什么語言表達我當時的心情。”
看到劉變絨真心為大家辦實事,村文書王敏將自己準備修房的10萬元無償借給村上。眾人拾柴火焰高??恐鴸|挪西借,多方爭取,短短兩年時間內(nèi),劉變絨帶領楊河村一班人修路架橋,安裝路燈,實施移民搬遷、新修黨員活動室和文化廣場,發(fā)展產(chǎn)業(yè),把一個山大溝深,人多地少,土地瘠薄,交通不便的窮山村建設成為靚麗、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把活動室修到這,衛(wèi)生室、圖書館修到這,再把這移民搬遷戶都搬到這附近,路燈安上,面貌大大改變,達到群眾愿望。群眾感到劉支書出了力,流了汗。……”村民劉振學說起劉變絨這幾年為村上發(fā)展操的心,有著說不完的話。
“我感覺來說,當村支部書記,就是村上的承頭人,只要舍身為群眾服好務,群眾就會相信你的。在你燃眉之急過不去的時候,群眾會把5塊、10塊的、100塊的錢拿到你跟前。群眾信任就是我的責任,我覺得以后還要拿勁干。群眾信賴咱就要為群眾多干事。”劉變絨說。(陳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