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絕不是一個普通的白酒企業(yè),它是一個極具政治性的行業(yè)特例。”白酒營銷專家陳默在評價白酒企業(yè)時,總再三強調“除茅臺之外”的行業(yè)共性。
有傳聞說,茅臺確實駐扎著一個武警中隊,因為里面有很多年份酒價值連城,非常稀有,屬于重要國家財產,需要保護。在茅臺酒廠工作了20余年的前高級釀酒師王宏(化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證實,“很多老年份酒都是貼著封條的,酒廠內部人員也只有極少數幾個能進去看看。”
王宏驕傲地介紹說,“茅臺與國家領導人、各國元首的照片貼滿了文化廳幾面墻,除了茅臺,誰配稱國酒?”
茅臺“關系論”
在“關系論”的影響下,質疑矛頭直指茅臺“破冰”前的一次接待考察。
根據貴州省遵義市政府官網公布的信息,去年11月,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商標局局長許瑞表、工商總局商評委主任何訓班等組成的調研組曾赴茅臺集團,就“國酒茅臺”商標注冊事宜進行考察。
“茅臺之前的多次申請都被駁回了,然后就通過邀請國家工商局、商標局等領導到茅臺去,做了很多工作。因為是做了工作的,所以就不能說這事完全沒有通過的可能性。”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強調“做工作”的重要性。
“這是‘陰謀論’,毫無根據。”王宏認為,調研組到訪茅臺是正?;顒?,“很光明正大,絕不意味著暗箱操作。”
“‘國酒茅臺’通過審核是有法律依據可循的。”北京水平律師事務所的劉瑞濤律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我還是看好的。”
按照《商標法》規(guī)定,含有“國家”字樣或優(yōu)良品質、動植物名稱和地區(qū)名稱的商標是不予注冊的。“但也有例外,就是商標使用已經產生顯著性特征的,商標主管部門就會特例放行。”劉瑞濤介紹說,例如,中華牙膏、兩面針(4.67,0.01,0.21%)、龍井茶等,分別含有“國家”、植物成分名稱和地區(qū)名稱,但“都特例特辦”了。
在白酒行業(yè)中,茅臺“國”字號也并非首開先河,早在2009年5月,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就申請注冊“國窖1573”商標,并于2010年9月7日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審核通過。由此可見,“含‘國’字的商標是完全可以申請注冊的。”劉瑞濤認為。
“這是偷換概念。”肖竹青反駁說,“‘國窖’與質量無關,也不是商品種類,只代表窖池歷史悠遠。‘國酒’是商品種類,是為國家信用背書,代表一種榮譽,不可相提并論。”
貴州副省長的“不理解”
在這個全國GDP排名第26位的欠發(fā)達省份,茅臺被譽為“貴州靈魂”。
自申請“國酒”商標以來,茅臺遭遇了業(yè)內同行、行業(yè)專家和各路媒體的大圍攻,質疑和反對聲異常激烈,使得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也忍不住動情呼吁:“大家可憐可憐吧,貴州好不容易有一個企業(yè)能賺錢。”
在蒙啟良看來,茅臺遭遇的“國酒爭議”讓他“非常不理解”。“產品商標申請是企業(yè)和商標主管部門的事,為什么會引起那么大的波動?中國需要一些民族品牌,為什么社會不能多給以支持?”
沒想到,政府官員參與行業(yè)爭論再次引起非議。“申請商標是企業(yè)行為,引起爭議是行業(yè)行為,在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今天,政府官員不應參與此事,這對其他企業(yè)而言不公平。”陳默分析說,“這也讓茅臺更被動,其政治性被再度強化,容易激發(fā)業(yè)內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