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滴灌帶、置辦地膜、檢修農機……李榮植忙活起來,“人勤地不懶,盼著今年有個好收成?!?/p>
90后李榮植,年紀不大,種地經(jīng)驗卻很豐富。7年前,在外打拼的他回到家鄉(xiāng)甘肅定西安定區(qū)大岔村,跟隨父輩搞種植。
定西曾有“苦瘠甲天下”的標簽,苦的是缺水,瘠的是旱地。2023年,利用東西部協(xié)作機制,山東青島市與定西市攜手,在魯家溝鎮(zhèn)實施萬畝馬鈴薯高產示范項目,平整地塊、調整種植結構,把破碎田打造成豐產田。
如何突破缺水瓶頸?先找水源。引洮供水工程引調洮河水,翻越千山萬壑來到安定區(qū),工程的二干渠正好離馬鈴薯項目區(qū)不遠。
“灌區(qū)全面推廣滴灌技術,斗口以上分水口實施精準計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shù)提高到0.535以上?!卑捕▍^(qū)水務局副局長馬習文說,多措并舉,省出了近1/3的引水指標,這能夠滿足新增萬畝旱塬灌溉用水。
再疏通“毛細血管”。青島市抽調水利、住建、農業(yè)農村等相關領域的專家,組建工作組,全程跟蹤指導;定西市和安定區(qū)同步組建工作專班,做好灌溉工程施工、馬鈴薯種植技術指導等。
在揚程高差300多米的蓄水池間,鋪設7.3公里的上水管道;翻越19個百米以上的山丘、跨過12道近百米深的溝壑,鋪設103公里的田間輸水管網(wǎng)……當?shù)匾惑w建成“取水前池+二級提水泵站+高位水池+田間配套”的灌溉系統(tǒng)。
旱塬連上了大水網(wǎng)?!绊椖繉嵤┖?,土地集中連片、灌溉設施完善,示范推廣隴薯和定薯系列等10個高產優(yōu)質馬鈴薯品種,7家馬鈴薯生產經(jīng)營主體開展訂單種植。”安定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張奎介紹。
李榮植算起賬,“馬鈴薯畝產突破6000斤,產值提高到8000元。沒想到,旱塬也能變成高標準農田?!?/p>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水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馬習文說,力爭到2035年末,全區(qū)灌溉面積達到36.85萬畝,確保現(xiàn)有耕地中15.6%的“旱塬地”變成“水澆地”,助力馬鈴薯產業(yè)做大做優(yōu)。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