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議工作組第四十五屆會議一致通過中國參加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報告。會議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很多國家代表向中國代表團表示祝賀。
國別人權審議是各國在聯合國框架內就人權問題進行平等坦誠交流,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本輪審議中,由20多個部委及西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代表組成的中國政府代表團,以開放坦誠的態(tài)度,介紹中國人權發(fā)展道路和中國人權保障新舉措,同各方進行建設性對話,贏得各方贊賞。會場上,積極評價中國人權事業(yè)成就的聲音成為主流。
中國走出了順應世界潮流、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fā)展道路,人權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為國際人權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優(yōu)秀典范,為完善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尊重和保障人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各國發(fā)展人權事業(yè),都要把人民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維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強,這是檢驗一國人權狀況的最重要標準。
尊重和保障人權必須堅持從各國實際出發(fā)。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各國國情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必須也只能從本國實際和人民需求出發(fā),探索適合自己的人權發(fā)展道路。很多國家在參加國別人權審議期間都對此有深刻感受。脫離實際、全盤照搬別國制度模式,不僅會水土不服,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權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各類人權。人權內涵是全面的、豐富的,必須綜合施策,系統推進。長期以來,經社文權利并沒有得到與公民政治權利同等的重視。2023年10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首次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決議,推動聯合國人權機構在平衡推進兩類人權方面邁出重要步伐,獲得發(fā)展中國家廣泛支持,80個國家加入共同提案國。本次參加國別人權審議期間,中方宣布支持經社文權利國際合作的新舉措,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贊賞。
尊重和保障人權必須堅持對話合作。人人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偉大夢想。這需要各國共同商量、共同努力。在人權問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國”,不需要對別國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更不能把人權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搞雙重標準,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人權理事會等聯合國人權機構是對話合作的平臺,不是對抗施壓的場所。各國應通過對話合作增進了解,化解分歧,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fā)展。
今年1月1日,中國開啟了新一屆人權理事會成員的任期。中國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人權發(fā)展道路,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積極參與引領全球人權治理,共同推進國際人權事業(yè)健康發(fā)展,造福各國人民。
?。ㄗ髡邽橹袊qv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