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轉向地面無力掌控 駕駛艙切斷通訊無人報警 專家建議——
飛機四招“堵漏”
失聯第11天 專家找漏洞
法制晚報訊 (記者 張潔清 蔣伊晉 平影影) 在馬航MH370航班失聯的第十一天,從馬來西亞政府確認失聯客機聯絡系統(tǒng)是被人為關閉,到客機航線也被蓄意改變等等,越來越多的疑點指向機組人員,間接回應了媒體早前有關失聯MH370客機很可能被劫持的猜測。
然而,法晚記者發(fā)現,馬航MH370客機本身,也顯現出很多漏洞,致使事件某些環(huán)節(jié)存在安全隱患。
漏洞 1 機組狀態(tài)松散
必須強化執(zhí)行力和監(jiān)督力
有傳言稱,MH370航班副駕駛幾年前曾邀陌生女子進入駕駛艙,對飛機的重要地帶造成安全隱患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怖中心主任李偉表示,不光是在馬航,在其他的航空公司也存在類似的事件,這不是制度上存在問題,而是在制度的執(zhí)行者上存在問題,或者說在制度的管理和執(zhí)行力上存在問題,航空公司的制度可以針對此做出調整和改善。
李偉表示,航空公司對機組人員行為一定會有相關規(guī)定的。但是副駕駛邀陌生女子進入駕駛艙,其他機組人員熟視無睹,且沒做任何通知匯報,可見并非首次,所以才會使機組人員認為這不會對飛機安全造成影響。這實際就提醒了航空公司在安全條例上,必須強化對機上制度的執(zhí)行力和監(jiān)督力。
民航專家張起淮同樣認為,航空公司要對飛行員進行教育,違反規(guī)定的要堅決處罰、停飛或者開除。
漏洞 2 報警裝置太少
應考慮設空警空乘報警裝置
MH370航班可能是被駕駛艙人員劫持的,但空警或乘務長沒有能力向地面發(fā)送信號報警
一位南航副駕駛上午告訴記者,如果被劫機或人為關閉通訊系統(tǒng),以目前的技術來看,乘務員是沒有相關通訊設備和地面取得聯系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若飛機被劫機,往往駕駛艙和后邊的乘客區(qū)都會有劫機人員,所以乘務員報警也非常困難。未來應該考慮配備相關設備供緊急情況下,向地面報警。
李偉也表示,飛機上配備相關報警裝置,讓機組人員或機上乘客發(fā)送信號給地面報警,是可行的。畢竟機上有200多人,這種行為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張起淮認為,飛機的通訊系統(tǒng)應主要集中在駕駛艙,否則誰都可以通過飛機向地面發(fā)射信號,可能反而會引發(fā)多余的危害。
漏洞 3 地面掌控力弱
飛機蓄意轉向應緊急攔截
MH370航班被蓄意偏離航線,但地面上卻沒有能力做出相應控制
南航副駕駛員告訴法晚記者,如果駕駛員故意偏離航線,地面的空管人員若能從雷達上監(jiān)測到,需要及時做出提醒,若飛機駕駛員執(zhí)意不聽,地面空管人員應該有權利和義務呼叫軍用飛機緊急出動。但前提是地面雷達保持24小時的開通,在本次事件中,一些國家的地面雷達沒有24小時開機,因此根本無法監(jiān)測到任何信息,也就無法做出相應舉動。
民航專家張起淮也表示,如果是軍用飛機,可以用地面系統(tǒng)控制飛機的油箱,讓它沒有油繼續(xù)飛行。但是他認為這樣的方法并不適用民用飛機,“因為飛機上載的都是乘客,如果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對乘客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漏洞4 沒買衛(wèi)星定位
應讓衛(wèi)星定位服務“落地”
制造商為飛機定制了衛(wèi)星服務,但馬航沒有購買
南航副駕駛員表示,是否購買定位服務,與各航空公司有關。
理論上,航空公司應該購買定位服務,這有助于對飛機進行精準定位,在飛機出意外時能迅速找到該飛機。(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