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安保人員在以色列埃拉特港區(qū)巡邏。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23日電 中東戰(zhàn)地手記|“這里應是和平的、繁榮的、共存的!”
新華社記者陳君清
從耶路撒冷向南200多公里,穿過灼人的約旦河谷,記者終于抵達以色列最南端的紅海城市埃拉特。紅海的涼風迎面襲來,一路上的酷熱很快消散。
途中,荒漠里不時出現(xiàn)高大的水泥圍墻,據(jù)說里面矗立著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tǒng)。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fā)后,埃拉特不斷遭到也門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攔截,以軍在南部邊境地帶加強了防空力量的部署。
“一年多來,我經(jīng)歷了四五十次防空警報?!绷_特姆的家,原本坐擁埃拉特最美的風景。沖突爆發(fā)后,他只能在陽臺上目睹防空系統(tǒng)攔截的場景?!斑@令人恐懼、厭惡!”他無奈地說。
羅特姆是土生土長的埃拉特人。說起這座城市,他如數(shù)家珍。他領(lǐng)著我們來到城市的高點,腳下是藍寶石般的亞喀巴灣,鑲嵌在高聳的峽谷間。
亞喀巴灣扼守紅海交通要道,埃拉特因灣而生、因港而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fā)前,每月有十幾艘大型滾裝船進出埃拉特?!皯?zhàn)前,這里擠滿了等待入關(guān)的進口整車?!绷_特姆指著如今空蕩蕩的整車入關(guān)區(qū),語氣中充滿了遺憾。
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拍攝的亞喀巴灣。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紅海危機持續(xù)發(fā)酵后,擔心遭襲的貨輪紛紛繞道而行,埃拉特港的整車轉(zhuǎn)口業(yè)務(wù)陷入停滯。
“所有活動都停擺了!船只無法抵達埃拉特港,也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歐洲,港口收入歸零?!备劭谑紫瘓?zhí)行官戈爾伯說。
穿行在空蕩的港區(qū),放眼望去,操作區(qū)不見人影,清關(guān)區(qū)一片死寂,如同一座被遺棄的“鬼城”。偶見幾輛進口車停在圍欄內(nèi),車身覆著白色防護膜,像是被遺忘的廢棄物。
“不能拍攝,那里有軍用設(shè)施?!卑脖H藛T提醒我們,他們?nèi)匀徽湛粗@片幾乎無人踏足的區(qū)域。港口的深處停著兩艘巨大的灰色戰(zhàn)艦——“那是美國的軍艦。”羅特姆對我們說。
軍艦旁偶爾飄過幾片孤零零的風帆,似在提醒人們:這里曾是聞名遐邇的濱海度假勝地。
戰(zhàn)爭深刻改變著這座旅游城市。“游客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涌入的是受戰(zhàn)爭影響的以色列邊境民眾?!绷_特姆對記者說。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fā)后,盡管埃拉特也與防空警報為伴,但仍有幾十萬以色列南北邊境的居民為躲避戰(zhàn)火來到這里。同時來的還有一些精打細算的以色列人。埃拉特是免稅區(qū),免18%的消費稅足以讓不少以色列人從中部驅(qū)車數(shù)百公里前來購物。
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拍攝的埃拉特港區(qū)。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海邊的沙灘圍欄上貼滿了仍被哈馬斯扣押人員的海報,海風吹得紙張翻卷。目前仍有約50名以色列和其他國家人員被扣押在加沙地帶,其中20余人確認還活著。以色列認為,只有槍炮才能換回人質(zhì)。由于以色列與哈馬斯的第二階段停火談判陷入僵局,以色列在短暫?;鸷笾貑由车貛У能娛滦袆印6查T胡塞武裝也因聲援巴勒斯坦,恢復了向以色列發(fā)射導彈。
“后半夜的防空警報刺破夜空,人們從夢中驚醒,沖向掩體?!碑?shù)孛襟w這樣描述這里的場景。沖突似乎看不到盡頭,壓抑、無力、絕望……記者的一位以色列朋友寫下重金屬搖滾樂《我要睡個好覺》,以此宣泄憤怒與疲憊。
采訪結(jié)束時,夜色籠罩。位于亞喀巴灣兩側(cè)的以色列和約旦城市燈火斑斕。此刻,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用霓虹燈裝點著對方眼中的璀璨。海灣里,游船時而響起阿拉伯歌曲,時而又奏響猶太歌曲的旋律?;秀遍g竟讓人有了歌舞升平的錯覺。
然而現(xiàn)實卻是那樣冰冷無情。近日,以色列政府宣布了最新的修建東部隔離墻計劃——一道全長約425公里的屏障,將沿著以敘、以、約邊境,從戈蘭高地一路修建至埃拉特。
“我們和阿拉伯人真的有什么區(qū)別嗎?我們的共同點遠比分歧多?!绷_特姆望向海灣,嘆息道:“這里本應是和平的、繁榮的、共存的!”
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拍攝的埃拉特港區(qū)。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