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開學,東莞市教育局推出首個家?;印拔⒄n掌上通”平臺,師生和家長可免費使用。從此,收費的商業(yè)性家校溝通服務軟件,校訊通、家校通退出東莞中小學、幼兒園。卻有學校負責人向記者反映,“微課掌上通”尚待完善。由于學生不能帶手機到校,取消家校通、校訊通后,設置在校內的家校通、校訊通公用電話將退出校園,學生在校與家長溝通問題無法解決。(9月3日《東莞時報》)
回想從前上學的日子,真是簡單得不得了。就是開學時由家長領著到學校報個名,交一點學雜費,然后認認班級、座位就行了。簡潔明了,不給家長添太多的麻煩,學生的發(fā)展主要順其自然。
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教育事業(yè)”漸漸地變得復雜了。學校里先是官風蔓延,學生以當班干部為榮耀,再是一些老師熱衷于權力尋租,利用排座位、上課提問等機會,收取學生家長的好處。再再然后,就有點江湖意味了。該課堂上講的課,留著到老師自己辦的補習班上講,誰不參加,考試就會受影響。還有不知道何時興起的校服,以及什么“封閉管理”,學生只準在校食堂吃飯,不得外出購買社會飯店的飲食,等等。
前幾年又“與時俱進”,興起了盈利性質的校訊通、家校通,時下又用“微課掌上通”取而代之,配套措施卻又趕不上。還有什么學區(qū)之分,學籍之制,等等??偠灾?,就是上學受教育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化,讓人看不懂。
為了孩子的學習,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白了頭。教育就不能變得簡單點,不能返璞歸真嗎?如此折騰下去,豈不要成為社會和家長無盡的麻煩?(河南原陽婁獻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