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一:觸摸鼻子
觸摸鼻子的手勢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幾下,有時甚至只是略微輕觸。和遮住嘴巴一樣,說話者觸摸鼻子意味著他在掩飾自己的謊話,聆聽者做這個手勢則說明他對說話者的話語表示懷疑。
美國芝加哥的嗅覺與味覺治療與研究基金會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人們?nèi)鲋e時,一種名味兒茶酚胺的化學物質(zhì)就會被釋放出來,從而引起鼻腔內(nèi)部的細胞腫脹??茖W家們還揭示出血壓也會因撒謊而上升。血壓增強導致鼻子膨脹,從而引發(fā)鼻腔的神經(jīng)末梢傳送出刺癢的感覺,于是人們只能頻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緩發(fā)癢的癥狀。
美國的神經(jīng)學者深入研究了比爾·克林頓就萊溫斯基性丑聞事件向陪審團陳述的證詞,他們發(fā)現(xiàn)克林頓說真話時很少觸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克林頓一撒謊,他的眉頭就會在謊言出口之前不經(jīng)意地微微一皺,而且每四分鐘觸摸一次鼻子,在陳述證詞期間觸摸鼻子的總數(shù)達到26次之多。
不過,我們必須牢記一點,觸摸鼻子的手勢需要結合其他的身體語言來進行解讀,有時候人們做出這個動作只是因為花粉過敏或觸摸鼻子的手勢者感冒。
手勢二: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識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謊者試圖抑制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有時候人們是用幾個手指或緊握的拳頭遮著嘴,但意思都一樣。有的人會假裝咳嗽來掩飾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勢。
對于會議的發(fā)言人來說,如果在發(fā)言時看到有聽眾捂著嘴,那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勢之一,那表示他們認為你可能隱瞞了某些事情。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停止發(fā)言并詢問聽眾,“大家有什么問題嗎?”或者“我發(fā)現(xiàn)有的朋友不太贊同我的觀點,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值得注意的是,聽眾們雙臂在胸前交叉的動作,與遮住嘴巴的手勢有著相同的含義。
手勢三:怎樣才是正常的鼻子發(fā)癢
單純的鼻子發(fā)癢往往只會引發(fā)人們反復摩擦鼻子這個單一的手勢,而和人們整個對話的內(nèi)容、頻率和節(jié)奏沒有任何聯(lián)系。
手勢四:摩擦眼睛
當一個小孩不想看見某樣東西時,他會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大腦通過摩擦眼睛的手勢企圖阻止眼睛目睹欺騙、懷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對那個正在遭受欺騙的人。電影演員們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勢表現(xiàn)人物的偽善。
男人在做我不想看它這個手勢時往往會使勁揉搓眼睛;如果他試圖掩蓋一個彌天大謊,則很可能把臉轉向別處。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姿勢,她們一般只是在眼睛下方溫柔地輕輕一碰。這一方面是因為淑女風范限制她們做出粗魯?shù)氖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弄壞妝容。不過,和男人一樣,女人們?nèi)鲋e時也會把臉轉向一邊,以躲開聽話人注視的目光。
手勢五:抓撓脖子
抓撓脖子的手勢是:用食指(通常是用來寫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撓脖子側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塊區(qū)域。我們根據(jù)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人們每次做這個手勢,食指通常會抓撓5次。食指運動的次數(shù)很少會少于5次或者多于5次。這個手勢是疑惑和不確定的表現(xiàn),等同于當事人在說,“我不太確定是否認同你的意見。”
當口頭語言和這個手勢不一致時,矛盾會格外明顯。比如,某個人說“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時他卻在抓撓脖子,那么我們可以斷定,實際上他并沒有理解。
手勢六:拉拽衣領
撒謊會使敏感的面部與頸部神經(jīng)組織產(chǎn)生刺癢的感覺,于是人們不得不通過摩擦或者抓撓的動作消除這種不適。這種現(xiàn)象不僅能解釋為什么人們在疑惑的時候會抓撓脖子,它還能解釋為什么撒謊者在擔心謊言被識破時,就會頻頻拉拽衣領。這是因為撒謊者一旦感覺到聽話人的懷疑,增強的血壓就會使脖子不斷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