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出現(xiàn)井噴。近期,不少人形機器人企業(yè)紛紛亮出高薪“招賢榜”,這個行業(yè)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在北京海淀的一家機器人公司里,每天都要上演幾場特別的足球賽。4臺身高1.2米、體重30公斤左右的人形機器人分成兩隊,在研發(fā)人員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操作下,展開激烈對抗。
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 程昊:整個機器人在人形方向上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比如機械、電氣、運動控制、感知決策相關人才我們都需要。
記者注意到,2月以來,宇樹科技、螞蟻集團等多家企業(yè)都對外發(fā)布招聘信息,崗位涉及人形機器人硬件結構工程師及各類算法工程師,月薪在1萬元到8萬元不等。本周在浙江大學內的一場招聘會上,39家單位的1000多個崗位中,不少就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相關。
在北京理工大學的一處實驗室內,大二學生王子墨正在調試一款團隊最新研制的靈巧手操作系統(tǒng)。通過多個攝像頭之間的配合,這一系統(tǒng)可以在人形機器人的數據采集中派上大用場。
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在校生 王子墨:一套動作捕捉手套可能就得至少15000元,但如果用相機來替代的話,可能只需要花100元,通過低廉的方式采集大量高質量的靈巧手數據。
王子墨就讀的專業(yè)叫控制科學與工程,要學習大量人工智能、機器人及軟硬件相關知識,學科交叉性較強。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他也很珍惜在實驗室直接上手操作的機會。從2022年起,北京理工大學也專門設立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新學科,加強對人工智能、機器人方向的人才培養(yǎng)。此外,他們還與業(yè)界成立了專門的“雙創(chuàng)班”,設置了大量特色課程。